- 2022/12/29 9:34:22
- 类型:原?/li>
- 来源?span>电脑?/span>
- 报纸编辑?a id="editor" href="/EditorArticle/40/" style="text-decoration: underline; color: blue;">电脑?/a>
- 作者:
2023年,恰逢迅雷成立二十周年,然而其没有鲜花与掌声,反而在互联网的边缘徘徊,成为一代人的记忆?/p>
那么,迅雷没有“二十而冠”,背后是何缘由?迅雷一直在积极谋求转型,为何迟迟拉不出第二曲线?眼下,迅雷押注网盘,到底胜算几何?
被时代抛弃,连声再见也不?/span>
迅雷,曾经也大红大紫过?/p>
2003年的互联网,网速令人着急,每秒几十KB的下载速度乃常态,但下载资源却是上网的刚需,于是迅雷抓住市场痛点趁机而起?/p>
一时间,迅雷好评如潮,一跃成为那个年代的装机必备软件?/p>
站上“风口”的迅雷到底有多红,从腾讯的态度就可见一斑:短短数年,迅雷成长到腾讯也要认真对待的地步?/p>
据公开数据显示?006年迅雷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?0%,覆盖用户超1.1亿人,成为彼时用户体量第二大的软件?/section>
于是,腾?008年推出下载软件QQ旋风,与之对垒?/p>
复盘来看,互联网领域能让腾讯下场对垒的玩家并不多,迅雷当可引以为傲?/p>
此背景下,迅雷成为互联网明星公司之一,令资本趋之若鹜,更是成为华尔街的“座上宾”,觥筹交错一派热闹?/p>
2014??5日,迅雷登陆纳斯达克,开盘价?4.21美元,较12美元的发行价上涨?8.4%;收盘价?4.90美元,市值为10.3亿美元?/p>
需要注意的是,迅雷之前预计的发行价区间?美元~11美元,却不想获得28倍超额认购,这才将发行价提高?2美元?/p>
提高发行价叠加不破发,这在中概股里面并不多见?/p>
对此,迅雷第二大股东、晨兴创投董事总经理刘芹曾回忆:“在路演阶段,很多投资者对迅雷表达出了强烈的兴趣。?/p>
然而,其兴也勃,其败也速?/p>
好景不长,迅雷在资本市场就从“宠儿”沦为“弃儿”?/p>
截至2022?2?1日,迅雷的市值仅剩下1.32亿美元,较首日收盘的市值缩?7.18%,较历史峰值的市值缩?2.67%?/p>
之所以如此,与业绩不振有莫大的关系?/p>
迅雷2017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,营业收入分别?.006亿美元?.306亿美元?.807亿美元?.864亿美元?.388亿美元?.449亿美元,净利润?3781万美元?3949万美元?5342万美元?1414万美元?10.8万美元?978万美元?/p>
以上可见,迅雷的营业收入陷入滞涨,净利润虽然在不断改善,但仍然拿不出手,对挑剔的华尔街而言提不起什么兴趣?/span>
此外,截?022??0日,迅雷的会员数?37万,?014年上市时会员数尚?17万,?年非但未增长反而减少了80万人?/p>
迅雷的没落,无法掩饰?/p>
那么,曲终人散,资本逃离也在情理之中?/p>
没有第二曲线,不再“性感?/span>
这二十年,迅雷的蹉跎令人唏嘘不已,背后的缘由有三?/p>
首先,场景迭代?/span>
迅雷是一个时代的产物,其起势的背后是网民对提速的渴望,这个前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,逐渐瓦解了?/p>
毕竟,千兆宽带已成为市场的标配?/p>
更为关键的是,互联网从桌面时代进入了移动时代?009?G牌照发布?013?G牌照发布,手机成为人们的“刚需”?/p>
而APP成为新的流量入口,纷纷扮演了下载的角色,筑起流量藩篱,等迅雷APP化时才发现已无用武之地?/p>
成也网速,败也网速?/p>
其实?G时代,迅雷为移动端提供底层加速技术支持,虽然没有赚到钱,但收获了一些合作伙伴,而到?G时代,下载速度按每秒GB算,迅雷在移动端的日子更难过?/p>
哪怕QQ旋风停止运营退出下载赛道,迅雷顺势成为唯一的主流下载软件,也无济于事?/p>
其次,内斗不断?/span>
迅雷先后经历了创始人邹胜龙时代、职业经理人陈磊、前高管李金波三个时代,伴随着三个时代的是内斗不断?/p>
互联网知名评论人“南七道”总结道:“回国创业、大额融资、高速发展、日活过亿、延缓上市、上市失败、转型失败、流血再上市、创始人失去控制权、创始人离职、职业经理人接手、股票暴涨、管理层内斗、政策监管、股票暴跌、职业经理人出局、离职的老员工回归接手。这些问题竟然集中在一家公司密集爆发,几乎把创业发展能踩的坑全踩了。?/p>
新老派系之间的内讧,一度成为迅雷的关键词?/p>
将这场权力游戏推向高潮的是,陈磊2020年卸任迅雷CEO之后,被后者以贪腐起诉,令外界唏嘘不已?/p>
再次,跨界不利?/p>
其实,迅雷并未坐以待毙,多年以来一直在寻求生存之道,涉足在线视频、云计算、区块链、金融、页游、端游等多个领域,却都没有拉出第二曲线?/p>
甚至,尝试了打擦边球?/p>
2017年,迅雷推出“玩客币”,即迅雷用户分享闲置的带宽资源,成为迅雷的“矿工”,进而获得玩客币,用户之间可买卖玩客币,但这个操作很快引发争议,“玩客币”的故事最终也讲不下去?/p>
一名互联网观察人士告诉锌刻度:“你看互联网巨头的生态体系,哪个不是以流量为干,流量变现业务为枝,枝干饱满才能花繁叶茂。再看看迅雷,跨界多为了追求流量变现,而不是攫取流量,枝干枯萎自然花残叶落。?/p>
换而言之,迅雷的本质是一款下载软件,当下载功能不再是“刚需”,则失去了流量入口的地位?/p>
押注网盘,谋流量新入口?
为了再度“性感”起来,迅雷也在谋求新的流量入口,于是将目光瞄向了网盘?/p>
网盘曾是互联网的主战场,几乎所有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公司都参战了,迅雷也未例外,推出迅雷快盘逐鹿中原?/p>
彼时,迅雷侧重的是变现,而网盘却面临盈利难的问题,遂未投入太多资源,并在2016年退出了竞争?/p>
四年之后?020年,迅雷重启网盘?/p>
迅雷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表示:“迅雷原来只是建立了信息传递的‘高速公路’,让用户的数据以最快的速度从这头到那头。现在有了网盘功能,就像是在高速公路旁边建了个‘休息区’,让有需要的用户可以把数据放在这里暂时‘逗留’。?/p>
一言以蔽之,通过延伸下载的应用场景,挽回流失的用户?/p>
这个思路是正确的,网盘是一个比下载更大的流量入口:2022万象·百度移动生态大会公布了百度网盘用户数已突破8亿?/p>
尽管如此,迅雷能否借此起势仍是一个未知数?/p>
一方面,百度网盘是逐鹿中原的最后赢家,目前行业呈现一家独大之势,沉淀了超1000亿GB的数据,用户黏性肉眼可见?/p>
另外一方面,迅雷无论是技术、或是资金、还是渠道,都与百度相去甚远,壁垒之下不仅仅是怎么避其锋芒的问题,而是如何寻求差异化竞争的问题,这考验着迅雷管理的的智慧?/p>
总而言之,迅雷曾经是一代人的记忆,如今却日薄西山,从互联网的舞台中央沦至边缘,高开低走成为这二十年的真实写照?/p>
那么?023年,迅雷能否重拾升势,静待时间给出最终的答案?/p>